产品别名 |
PP巨正源G1500H |
面向地区 |
全国 |
由于我国聚丙烯的供需差距较大,近年来,大多数新的大型炼油、乙烯联产项目和煤烯烃项目都配备了聚丙烯装置,因此,未来中国聚丙烯产能将大幅增加。同时,还需要考虑那些小型的落后聚丙烯安装技术,尤其是间歇式小体法装置将被逐步淘汰,估计等到2025年聚丙烯在我国的生产能力将达到更高的水平。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各种化工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了对聚丙烯的消耗量达到有史以来高水平,因此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聚丙烯大消费国家。2003年,我国聚丙烯的消耗量已经达到532万吨;2007年率先达到1000万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略降至1079万吨;目前(2018年),在基础设施投资和国内需求的推动下,增长至1232万吨。
UNIPOL工艺具有简单、灵活、经济和安全的特点;该工艺只用很少的设备就能生产出包括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和抗冲共聚物在内的全范围产品,可在较大操作范围内调节操作条件而使产品性能保持均一。因为使用的设备数量少而使维修工作量小,装置的可靠性提高。由于流化床反应动力学本身的限制,加上操作压力低使系统中物料的贮量减小,使得该工艺比其它工艺操作安全,不存在事故失控时设备超压的危险。
采用气相本体法的典型代表是DOW化学公司Unipol气相工艺。Unipol气相聚丙烯工艺是美国联碳公司(UCCP)和壳牌公司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发的一种气相流化床聚丙烯工艺,是将应用在聚乙烯生产上的流化床工艺移植到聚丙烯生产中,并获得成功。该工艺采用催化剂体系,主催化剂为载体催化剂,助催化剂为三乙基铝、给电子体。
共聚改性是采用茂金属等催化剂在丙烯单体合成阶段进行的改性。当单体聚合时,加入的烯烃类单体与之进行共聚,聚合得到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和交替共聚物等,均聚PP的机械性能、透明性和加工流动性都得以提升。茂金属催化剂形成的络合物是以不规则形状受到一定限制的过渡状态作为单一活性中心,达到控制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共聚单体含量、主链上的分布和高聚物晶型结构。
在PP成型过程中,将硅酸盐、碳酸钙、二氧化硅、纤维素、玻璃纤维等填料填充于聚合物中,达到PP耐热性提高、成本降低、刚性提高、成型收缩率降低等,但PP冲击强度、伸长率也会随之降低。玻璃纤维作为一种性能的无机非金属晶须,价格低、绝缘好、耐热强、抗腐好,机械强度高,应用比较普遍,经玻璃纤维填充改性的PP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玻纤添加量达到30%左右时,材料的机械性能才能有明显的提高;添加量过大时会导致部分玻璃纤维得不到充分浸渍,使聚合物基体与玻璃纤维界面的结合性能变差,导致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下降,并且随着玻璃纤维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流动性能降低,导致PP成型加工工艺性能困难。
最近来访记录